学习贯彻问责条例 | 以问责条例为指导
规范实施容错纠错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七、十八条明确划定不予问责或免予问责、从轻或减轻问责等情形,这是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各级党组织规范精准问责、依规容错纠错的重要遵循。实施容错纠错,通过宽容革新生长中的失误过失,激励干部继续作为,催促干部履职尽责,有利于避免“洗碗效应”,制止做事多蜕化多、不做事不失事的逆向处分。围绕落实《条例》精神,推进实施容错纠错机制,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要从问责理念上深化对“三个区离开来”的认识。做事创业有危害,只有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才华让革新永不绝顿、立异永无止境。目今,问责发挥了重要的利器作用,但也差别水平保存问责加码、泛化滥用问题,这使问责的警示作用打了折扣,一些党员干部爆发消极避责心理。针对上述问题,《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划定,对在推进革新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泛起的失误,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实验中的失误,为推动生长的无意过失,可以不予问责或者免予问责。这一划定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离开来”的重要指示要求,其实质是通过规范、精准问责,捆住干部乱作为的手脚,摊开束缚干部继续作为的手脚,树立鲜明的做事导向。开展容错纠错必须凭据这一要求,科学区分为公为私、无禁有禁、无意有意的界限,充分考虑主客观因素,全面辩证地看待泛起的失误。在问责视察历程中应一并考虑容错情形,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性质水平、结果影响等情况,对失职失责行为依规依纪进行综合剖析,做到该容的大胆容、不应容的坚决禁止,不拿容错搞松绑,用好容错“怀抱衡”。山东省落实“三个区离开来”要求,制定了《关于激励干部继续作为实施容错纠错的步伐》,着眼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聚焦现实中多发的情况,合理界定容错情形和条件,对触碰庞大矛盾、新官理旧账,勇于突破僵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着眼推动生长、主动揽责担责的,注重看主流、看阵势、看久远,不简单“扣帽子”,只要坚守底线、不碰红线,实时予以容错纠错。
其次,要精准掌握运用问责从轻减轻情形。《条例》第十八条明确划定对实时接纳调解步伐有效挽回损失或者消除不良影响的,积极配合问责视察主动担责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问责。掌握这一划定,要注意区分当事人的态度,看当事人面对失误过失,是主动纠错、实时调解照旧消极应对、放任不管,是积极配合、主动担责照旧避重就轻、推卸责任,对主动担卖力任,积极接纳调解步伐,有效挽回损失的,可以从轻减轻问责。好比,某市实施市区主干道东延项目,辖区一街道效劳处在推进工程历程中,未经批准擅自占用村集体土地28.4万平方米,造成一定影响,时任街道办副主任陶某某应负主要领导责任。考虑到该同志在事情中攻坚克难、积极作为,且在泛起失误后能够主动揽责、积极纠错,消除影响、挽回损失,最终给予从轻处分。
第三,要严格规范容错免责事情程序。《条例》着眼规范问责、精准问责,从启动、视察、报告、审批、实施等各个环节作了全面规范,为实施容错纠错提供了具体要领路径。能否精准掌握容错纠错原则,并运用到问责事情中,是对纪检监察机关政治站位、事情作风和能力水平的现实检验。山东在实施容错纠错时,注重程序设计,从提出申请、调考核实、会商共议、情况公示、作出决定、反响意见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好比,受问责干部提出容错申请的,既可以是干部自己主动提出,也可以是有关党组织主动发明提出;对情况庞大的,须要时可考虑会商,邀请相关部分、效劳工具、利害关系人、业务领域专家等代表加入,会商结果报同级党委(党组)研究决定;容错决定作出后,一般应当在一定规模果真容错认定情况,属于免责的,实时将认定结果书面见告相关党组织和干部自己。
第四,必须坚持容纠并举。问责和容错都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做好问责“后半篇文章”必不可少。我们坚持有错必纠、有过必改,对失职失责单位及个人容错的同时实时催促纠错,并明确各级党委(党组)履行纠错主体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党委组织部分履行纠错监督责任,接纳纪检监察建议书、约谈提醒、诫勉谈话、责令纠正或者调解等方法,催促抓好问题纠正。好比,某市开展专项整治时发明,辖区内部分省级自然�;で4媛掖盥医ê臀ス娌煽蟮任侍�,经过两年才整治到位,时任市委常委高某某应负重要领导责任。考虑高某某分担该事情不到半年,相关问题此前已恒久保存,且高某某到任后积极继续履职、主动协调推动并已全部整治到位,最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免予党纪处分,同时通过谈话提醒催促其抓好问题整改,并在今后事情中罗致教训、梗塞漏洞,深化标本兼治。